鳥類也有毒?美麗的外表藏有致命毒素(圖)

發表:2018-12-19 16: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鳥類也有毒?美麗的外表藏有致命毒素
林鵙鶲。(圖片來源:markaharper1/Flickr Hooded Pitohui/CC BY-SA)

類大多給人小巧而無害的形象,不過在一些鳥類美麗的外表背後,其實藏有非常致命的素。這些「毒鳥」並非自身會分泌毒液,它們是透過攝取特定食物,讓羽毛、組織、皮膚等部位獲得毒素保護,「林鵙鶲屬」(Pitohui)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鵙鶲」是新幾內亞特有的鳥屬,它們具有明亮的羽毛顏色,並藉由食用某種含有神經性蛙(batrachotoxin)的甲蟲,使體內同樣充滿這些效力強大的毒素。由於極強的毒性,只要碰觸到林鵙鶲就會產生刺痛感,若誤食更有如吞下千根針,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當地住民稱它們為「垃圾鳥」。

事實上,新幾內亞的「毒鳥」不只有林鵙鶲一種,藍冠鶥鶇(Blue-capped Ifrita)及棕鵙鶇(Little Shrikethrush)也都因為食用有毒甲蟲,而帶有神經毒素。

其他如撒哈拉沙漠裡,也有一種名為距翅雁(Spur-winged goose)的鳥類,因為以水泡甲蟲為食,而獲得相同的毒性;此外,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的鵪鶉,也被認為當它們在遷徙時,體內會產生毒性。專家指出,毒鳥是一種化學防護手段,用來抵禦寄生蟲及掠食者的侵犯,增加繁衍的機會。

責任編輯:文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