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主柴榮壯志未酬 竟與他做了這事有關?(圖)

發表:2019-08-24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後周世宗柴榮是位志在四方、目光遠大、膽識過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後周世宗柴榮是位志在四方、目光遠大、膽識過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後周世宗,在位五年半。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

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

柴榮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舊河山的軍事家,更是目光遠大、膽識過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自幼生活在社會底層,深知民間疾苦。他希望能做三十年皇帝:「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他以美好的願望、務實的態度、宏大的魄力,革故鼎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整肅貪污 廢除酷刑

五代時期,政治黑暗,官吏貪暴。柴榮大力整頓吏治,破格任用賢才,改革了科舉制度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受到朝廷重用。他力肅貪污之風,嚴厲懲處貪官污吏毫不手軟,就連親生父親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他嚴格考核官吏,有幾個官員借奉命出使之機遊山玩水,也被他貶了官,這在中國古代官吏考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史例。

柴榮奉行人道,注重法治,廢除了隨意處死條款和凌遲之類的酷刑。他以多種人道措施對待犯人,打掃監獄,洗刷枷拷,給犯人充足的飯食;允許探視有病的犯人,無主的病人由官府負責治療;致使犯人無故死亡,私自殺死犯人的官員要被斬首。他還命人徹底修改法律,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大周刑統》。《大周刑統》對北宋的《大宋刑統》有著直接的影響。

柴榮關心民間疾苦,下令罷黜正稅之外的一切稅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紳將自己的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他鼓勵開荒,將無主荒地分配給逃亡人戶耕種,頒發均田圖均定賦稅,就連歷代享受優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權。

當時佛教廣為流行,許多人為逃避徭役和賦稅紛紛「出家」,大量金屬被用來鑄造佛像,致使銅價上漲,錢幣奇缺。柴榮採取抑制佛教、打擊寺院經濟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毀寺廟數千所,勒令僧人還俗數十萬人,毀壞佛像以獲得銅和金銀用於鑄錢。

當時,柴榮下令拆毀佛像,有許多人怕遭到報應而不敢動手。他為了消除人們的疑慮,解釋說:「佛是佛,銅像是銅像。平定亂世乃千秋的功業。佛家曾謂:如有益於世人,手眼尚且可以佈施,區區銅像又何足道!」

相傳鎮州有一尊銅製的觀世音菩薩非常靈驗,無人敢去毀損。柴榮便親自前往該寺,用斧頭砍毀菩薩的胸部,卻也因此為自己種下了禍根。

跑馬圈城 擴建城池

許多人都知道「跑馬圈城」的故事。故事講到柴榮命大將趙匡胤騎馬飛奔,直到馬力傾盡,跑出五十里。於是,柴榮下令以馬跑的範圍擴建城池,修建了氣勢宏偉的東京外城。

在開封城市建設史上,柴榮是個重要人物。唐朝後期,宣武軍節度使李勉將衙署遷到開封,大規模擴建城池,奠定現今開封城基礎。時過一百七十多年之後,柴榮把汴州城拓展了一倍多,分外城、內城和皇城,城牆高大敦厚,建築規整有序,為無險可守的開封城築起了層層軍事防線。

由於經濟復甦,商業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城內房屋過於密集,民宅侵入官道,致使車馬無法通行。柴榮著眼於帝王之都的長遠發展,下令將城內違章建築全部拆毀,將城內的墳墓全部遷往城外重新安葬。這種讓「死人給活人騰地方」的做法遭到了許多人的非議和唾罵。柴榮明知會遭來怨言,卻依然故我,絲毫沒有退縮。他對身邊的大臣說:「這樣的事情總得有人來做,這樣做的好處你們會在幾十年以後看到。」

興修水利 領兵出征

開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稱,但在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戰火連綿,流經開封的大運河已不能通航,黃河水患不斷。柴榮命人治理運河、黃河和汴河,堵塞黃河決口,修固黃河河堤,還在汴河口立斗門控制黃河水勢,確保京城的安全。為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柴榮命人興修水利,疏通漕運,先後疏濬了胡盧河、汴河、五丈河等,使山東和江南各地的糧食、貨物都可由水道直達京城。

水路交通樞紐地位的恢復,使開封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經濟最繁榮的城市,從而決定了北宋定都於此,對於後來趙匡胤的統一戰爭意義重大。

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從未因言論而殺一人。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盡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二十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這種命題向眾多朝臣徵求治國之策的做法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而且,他也絕不是譁眾取寵,只是作秀。在認真審讀後,他欣然採納了大臣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付諸實踐的統一大計。

柴榮凡事率先垂範,事必躬親。他先後五次親自領兵出征,每次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有一次,柴榮率軍打算從水路進攻南唐,但有段河道無法疏通,將領稟告說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無法安全施工。柴榮親便自前去察看,幾天後傳下手諭,竟然有詳細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軍得以出征。

中年早逝 原因為何

柴榮死時年僅三十九歲,一般的史學家都認為,周世宗的死因和他事必躬親有關。據說柴榮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他絲毫沒有當皇帝的架子,無論朝廷內外的大小事情,他都一個人包辦了,上到審核奏章,下到校對經書,他都要親自過目。

在位短短的五年半時間裡,他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彫刻古籍,大興文教等等,做出了許許多多超越前人、啟迪後世的非凡之舉。過度的操勞使得柴榮耗盡了他的精力,終於在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二十九日積勞成疾去世了。

在正統的歷史書上記載,柴榮在北征途中,胸部突發癰疽而身亡,正是這顆瘡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但是史書中沒有提到,周世宗為什麼會長瘡的原因。當時的瘡也並非不治之症,而皇宮裡又雲集了天下名醫,何以區區一顆瘡就能要了這個真龍天子的性命?

按佛家的說法,這就是他在四年前毀佛時用斧頭砍毀菩薩胸部的因果報應。他雖然具備了創建偉業的能力,但不是老天爺不給他大展宏圖的機會,而是自己的無知毀了美好的前程,他與歷史上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三次滅佛,合稱「三武一宗滅佛」,他們四人都是在三十多歲,正是精力充沛、年富力強的時候非正常死亡,這是不是毀滅佛法的報應呢?

功敗垂成 天命難違

柴榮早逝是中國歷史的一大不幸。在當時中原如此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二十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榮不僅有可能更早地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不會像北宋那樣喪失北方版圖。

趙匡胤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

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三十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他在位五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將成為結束中唐以來二百多年割據動盪的決定性人物。

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偏偏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因此,趙匡胤的事跡廣為人知,柴榮這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奠基人卻往往被疏忽和冷落。

柴榮如果多活幾年,往後的中國歷史可能就改寫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因果」。一代英主壯志未酬,這否與他做了「毀滅佛法」這件事有關?值得深思!

責任編輯:辰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