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載「為君之道」 唐太宗三拒美色(圖)

作者:禾子編輯整理 發表:2023-12-26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開闢「貞觀之治」大唐盛世。(圖片來源: 手繪插畫志清)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編撰的,寫的是貞觀年間的歷史事件,還大量記錄了唐太宗李世民與身邊的名臣如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這些對話記錄了唐太宗與群臣們共同打造盛唐的政論,包括帝王修養、馭臣之術、用人策略、決策方略和用兵要略等等。

據傳,玄武門事變後,唐太宗繼位,他問大臣魏徵,何為明君?何為暗君?為君之道為何?魏徵答:「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貞觀政要》為什麼是唐代之後歷朝歷代皇帝和大臣們最喜歡讀的一部政史論?《貞觀政要》中的記錄可鑒,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聽取幾十位諫臣直言的皇帝,他深通為君之道,得以在位23年,開闢了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輝煌璀璨的「貞觀之治」。

比如說,皇帝后宮三千佳麗,皇帝拒絕美色,似乎難上加難。但是唐太宗就做到了。《貞觀政要》不僅記載了唐太宗與若干大臣談論治國為政之道,也記載了唐太宗在大臣的諫言下拒絕的三次桃花運。

聽王珪勸諫 退還廬江王寵姬

貞觀元年(627),幽州都督右領軍、廬江王瑗因為謀反被誅殺。廬江王寵姬,容貌絕麗,李世民本將她封為嬪妃之中的「美人」。

《貞觀政要》卷二《納諫第五》記載,一天,唐太宗跟黃門侍郞王珪談話時,指著廬江王寵姬說:「廬江王無道,殺害了她的丈夫,把她佔為己有。手段殘暴之極,怎麼可能不敗亡呢!」王珪不以為然,直言道:「您已經知道霸佔他人妻子是不對的,為甚麼自己卻做了同樣的事情呢?」面對尖銳的聲音,李世民的反應是:「大悅,稱為至善」,馬上讓人把美人送還民間家中去了。

魏徵諫言 拒鄭仁基之女

貞觀二年,曾任隋朝通事舍人的鄭仁基有個十六七歲的女兒,「容色絕姝,當時莫及」。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助皇后長孫氏得知後,想方設法將女子召入宮中,請求李世民將其納為嬪妃。李世民也同意了,頒詔封為「充華」。

《貞觀政要》卷二《納諫第五》附《直諫》記載:魏徵得知鄭仁基女兒曾經許配給一戶姓陸的人家,立即到唐太宗面前勸阻。魏徵義正詞嚴地說:「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魏徵強調的是,這事不符合為民父母之道,有虧聖德。

一番話,說得李世民大驚失色。不過,左僕射房玄齡、中書令溫彥博、禮部尙書王珪、御史大夫韋挺等一班大臣都認為「大禮旣行,不可中止」。後來,陸姓家還上書否認了跟鄭家的婚約。但是,最終李世民還是下了一道敕命,承認宮內不知詳情便頒詔納妃,是很不對的,還批評了有關官員。鄭仁基之女納為嬪妃之事就此廢止。

仁義之心遣高麗美女返故鄉

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親率大軍攻打高麗,高麗王高藏和莫離支蓋蘇文(大臣,名金)派遣使者,要獻給唐太宗李世民兩個高麗美女,容貌姣好。

《貞觀政要》卷八《貢賦第三十三》記載,李世民當時就對高麗使節說:「朕憐憫這兩個女子從此遠離自己的父母兄弟,因為喜愛她們的美貌而傷她們的心,這樣的事我不幹。」讓高麗使節把那兩個美女領回家鄉了。

皇帝身邊納入美女嬪妃,即使有大臣反對,也完全可以拿「業已為之」「業已許之」為藉口,不予採納。但是,據《貞觀政要》記載,這三次與絕世美人的際遇,都被太宗親口拒絕了。

在唐太宗的一生中,除了長孫皇后一位夫人外,他另外還有13個妃子,但其他皇帝相比,簡直不足為道。唯一引起爭議的是,李元吉死後,李世民將其妻楊氏納入後宮,並封為楊淑妃。事實上,唐太宗絕非沈迷聲色之人,而是異常清醒。楊氏是門閥貴族楊家的女子,出自楊隋宗室。將楊氏收入宮中,並且頒布很高的封號,是為安撫楊氏一族,玄武門事變之後唐太宗的地位,因獲取門閥貴族的支持,才得以穩固。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