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之战(3)——“逢八必乱”(组图)

——2018上半年宏观经济综述之三

作者:蛮族勇士 发表:2018-09-08 09: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自里根之后,经济世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逢八必乱
自里根之后,经济世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逢八必乱”(合成图,源图来自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8日讯】(接前文:人心之战(2)——里根之后,天下无“神”:2018上半年宏观经济综述之二

三 逢八必乱

里根之后,老布什总统继续里根的政策,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全球到90年代初期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个人电脑得到了普及,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办公室人手一台电脑成为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作标配,当然,中国在这方面要稍微迟一点,要到2005年前后才能普遍实现电脑化办公。在这里顺带说一下,笔者在本世纪初刚入行的时候,遇到计算一块地形复杂的土地面积的事,使用的方法还是在图纸上画无数个三角形,然后累加三角形面积。一直到2010年,中国依然有一大批建筑设计师,习惯亲手在灯光台上用直尺画图。整体来说,中国的信息建设,在起步时期就比美国晚了足足十五年。

言归正传,在个人电脑得到普及之后,企业的运营效率总归要得到提升的。所以欧洲方面很快就消化了美国新兴的信息产业的冲击,开始进入经济上升通道。至于日本方面,则由于搞出了地产泡沫,在地产泡沫被信息产业捅破之后陷入长期的萧条,这算是自作孽,也不值得同情。

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上任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启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被视为信息产业的一个全新的分支:互联网产业正式启动的标志。该计划总投资约4000亿美元,计划将信息光缆铺设到每个美国家庭。美国自此在互联网硬件建设领域取得了长期的优势地位。在今天看来互联网建设是理所当然的事,通光缆已经是今时今日普通住宅的标配,然而在当时来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具有跨时代的伟大意义。想想吧,在政府的主持之下完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基站和网络铺设,实现人人互联,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的主体,这反过来又能颠覆政府或强势媒体的信息垄断地位。在商家而言,就能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对千万客户,直接收集客户数据,了解客户喜好并实现直接销售。这前景真是想一想都美好,欧美金融界对接下来的“互联网时代”充满了期待。既然信息网络的硬件投入由美国政府负责,那金融界就来投网站吧。在当时来说,真是随便注册个网站,卖卖概念,比如交友,比如搜索,比如二手货交易平台之类,都能拉到无尽的投资,网站估值动辄以百亿计。这期间的典型案例就是雅虎网站(YAHOO),从搜索到电子邮件到新闻,算是将互联网网站的所有概念都包了进来,实在是资金拿来炒作的最好素材。雅虎于1996年上市,上市当年的市值仅5亿美元,到2000年初的时候剧烈膨胀到了2154亿美元的峰值。想想看,当时的欧美资金炒作互联网概念,到了多么疯狂的程度。这里顺带说一下,2017年雅虎以不到50亿美元将自己给卖了,算是互联网泡沫史的最后印记。

就在欧美金融界从全球抽调资金去炒互联网概念,弄出来一个“互联网泡沫”的同时,却引发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作。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在里根的治理下解决了国内的经济滞涨问题之后,转而开始扩张其在亚洲的影响力,逐步加大对亚洲各国的投资,由此带动起欧洲各国向亚洲各国投资并转移基础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亚洲各国和地区逐渐发生分化:新加坡、台湾和韩国逐渐建立起完备的炼钢造船等重工业体系,并由此开始发展其自己的优势产业。新加坡走上了炼油和精细化工之路,台湾和韩国同时选择了电子作为发展方向。而香港则在此过程中一步步放弃了制造业,将其原本强大的纺织化工电子等产业迁移到大陆,自己专心的发展金融和地产。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则压根没有发展起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它们干了点来料加工和装配之类的简单工业就志得意满,转身就引导欧美资金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在首都等地大建高楼,吹起了一波房价泡沫。

话说人类世界的天性就是不把历史教训当教训,一再跳进同一个坑里。明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在1990年就已经爆了,但是东南亚四国和香港依然义无反顾的跳进同一个坑里。1985年到1990年期间,这些地区的房价还算是温和上涨,年均涨幅约15%左右,然而在日本的地产泡沫破灭之后,东南亚四国和香港居然就敢膨胀起来了,1990年之后,房价泡沫迅速放大,房价每年都翻一番。1990年代初期的时候香港中心区房价每平米约折1万块人民币,泰国曼谷中心区公寓房价约5000元。到1996年金融风暴前夕,香港房价涨到约8万,曼谷公寓房价涨到约3万。在当时,香港近5成的银行贷款投给了房地产,而泰国甚至达成了7成。房地产成为了这些地区经济的绝对支撑,一旦资金从地产领域撤出,就必然导致泡沫破灭,并带来残酷的连锁反应。

前面已经讲了,1995年之后美国开始掀起了互联网投资热潮,以雅虎为代表的各种网站吸引了欧美资金的疯狂追捧,各路财团纷纷从世界各地抽调资金去炒互联网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资金开始纷纷出售自己位于东南亚地区的房产,结利退出。泰国首当其冲,成为了第一个受害者。这是由于泰国的公寓市场体系在管理上本来就非常特殊,由于禁止外国客户购买独立式房屋,因此它的公寓事实上就是面对外国投资者的,有很多都是由欧美财团直接整栋购买的。现在外国投资者纷纷卖楼退出,本地居民根本承受不起如此高昂的房价,这就意味着找不到新韭菜了,于是房价暴跌。曼谷的房价在1997年当年就遭遇腰斩,到2000年整体跌去了8成。房价的剧烈下跌引发外国投资者的夺路而逃,泰国的外汇储备剧烈下降。同时由于大量的购房者拒绝再缴付按揭款,银行的坏账率暴增,对于近7成的贷款都是地产贷款的泰国银行业来说,这就是噩梦。到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大陆的第二天,无从履行外汇兑换义务的泰国政府被迫放弃从1984年的开始实施的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实施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就爆贬30%,此后的一年内又贬值了30%。

1997年7月2日由此成为亚洲金融风暴的起始日,欧美投资者启动了避险模式,纷纷加速撤出自己在东南亚国家的地产投资,转而投入到一眼看上去就前途无限的互联网领域。东南亚各国房价因此一路下跌,危机由此从泰国逐步蔓延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些国家的危机模式与泰国一模一样:外资撤出引发房价下跌,并导致银行坏账高企,金融系统瘫痪,反过来这又会刺激外资加速出逃,并进而导致汇率爆贬。

到1997年10月份,危机终于蔓延到了香港。这个时候的香港跟东南亚四国简直是一模一样:整个地区陷入了产业空心化的境地,除了纯粹的地产泡沫之外毫无实业可言。看着周边各国的地产泡沫一个接一个的破灭,香港市民惊慌失措,纷纷的卖出房产换成美元避险,于是一边是房价剧烈下跌,一边是港币的联系汇率体系岌岌可危。不过香港的情况跟东南亚四国不一样。东南亚四国的地产市场有大量的欧美资金参与,而香港的地产市场是靠的是本土资金以及小部分的大陆红色资本,它们并没有出逃的需求。香港的问题在于居民的信心崩塌带来的挤兑问题,只要信心能够恢复,资产抛售潮能够停下来,香港居民不再主动兑换美元避险,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就能守住,就不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到1998年8月份,香港楼市已经腰斩,恒生指数从一年前的14000点跌到了7000点,同样也是腰斩,在汇市,香港政府为了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应对香港市民的挤兑而焦头烂额,一千亿美元出头的外汇储备,一年下来已经花了两百多亿,然而在香港市民前赴后继的挤兑就跟无底洞似的,市民信心如果无法恢复,多少外汇储备都会耗尽。到这个时候大陆政府终于明确表态,宣布大陆的全部外汇储备都将作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坚强后盾。香港政府有了底气,于是高调出手,大量购入股票救市。大陆的明确表态乃是挽回香港市民信心的关键因素,市民不再挤兑政府,香港金融市场就没有了压力,恒生指数开始回升。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本来正在押注港币扑街,看到这种情况,于是顺势退出。

说到这里,笔者我必须强调的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形成乃至发展,与索罗斯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亚洲金融风暴的起因在于东南亚各国不搞实业,引导外资进入地产领域,吹起了巨大的房价泡沫。在外资撤离房价泡沫破灭时,东南亚各国又毫无办法,想要封堵外资撤离,在自由金融体制下根本就做不到,最终引发惨烈的银行坏账和汇率暴跌,金融市场一片狼藉。索罗斯只不过提前看到东南亚各国外资撤离的趋势,趁势在汇市下了几笔空单而已。量子基金在巅峰时期也就是区区60亿美元的规模,根本无从主动诱发任何国家或国际金融中心级的金融危机。索罗斯无非就是押注危机的时机押对了而已,操作手法就是在危机发作前押几把汇市的空单,趁机挣点小钱。而在当时的国际金融市场,最大的赢利点还是在美国互联网投资领域,除了索罗斯,各大国际主流金融机构压根就没看上在亚洲地区下空单的所谓盈利机会。

在这场亚洲金融风暴中,吹起了楼市泡沫的香港和东南亚四国遭受了重创,房价暴跌,银行业巨亏,汇率剧烈贬值。所谓房地产可以在货币贬值时起到保值作用的说法,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房价一直要跌到2005年左右,较1996年的峰值时期普遍跌去了七成以上,才算是勉强止住了跌势。而专心于实业的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则几乎没有遭遇风暴的洗礼,期间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和汇率稍微波动了几下,政府出面干预了一把,很快就稳定了人心和市场。这样看来,实业,乃是对抗金融危机的终极王道,这算是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教益。

98年亚洲金融风暴并不是故事的终结,欧美的资金从东南亚各国的地产领域撤出,固然捅破了它们的房价泡沫,然而这些资金纷纷聚集到美国的互联网领域,却引发了另一个泡沫:著名的纳斯达克泡沫!

当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纳斯达克指数因此被称为科技指数。1996年美国互联网投资风潮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只有1000点出头,到2000年3月最狂热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阶段性高点5100点,四年时间指数涨了足足5倍。到这个时候,人们逐渐清醒过来,发现所谓的互联网也不过如此而已。网络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是有极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有边界的,指望互联网络彻底改变经济发展格局,根本就是白日做梦。于是各路资金开始结利退出,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个总市值已经达到6.7万亿美元的市场,根本就已经没有其它资金可以前来接盘了。于是泡沫当场破灭,到2001年3月份,短短一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跌到2000点以下,总市值暴跌到2.7万亿,4万亿美元的纸面财富,就此烟消云散。一直到这个时候,98年金融风暴,才算是画上了句号。

今天我们回头来看,98年金融风暴从来没有在国际经济学界得到过认真的梳理。大家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规模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索罗斯量子基金挣了多少不义之财,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开放金融模式未能阻止外资撤离。至于最关键的问题:弃实就虚,放弃制造业而鼓吹房价和互联网,先后弄出了房价泡沫和互联网泡沫,造成东南亚各国经济大动荡之余,最终欧美各国也没落到啥好处,在互联网泡沫上咽下了苦果。要知道,里根当年发明“以债为锚”的印钱方式,骨子里是要以星球大战计划推进实业发展,并将人类带入了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现在各国政府和各路财团只记住了借债印钱的便利,但却忘记了推进实业的根本,这种根子上的毛病没解决,危机必定会再次发作。

互联网泡沫的锅得由2001年1月离职的克林顿总统来背,而新上任的小布什总统,拿着轻易就借债印出来的钱,突然就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境地。传统的信息产业每隔两年就全面更新一次CPU和系统,按部就班规规矩矩,也不再需要加大投资;互联网这个大泡沫看着就没谱,各大财团避之唯恐不及;至于其它领域的新兴产业,根本就没有影子。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花不了多少钱。小布什闲着没事,于是放纵华尔街去房地产领域吹泡沫,到2007年,终于搞出了震惊世界的次贷危机。

当时的美国,已经把借债印钱这一套玩得炉火纯青,金融体系流动性泛滥,但是可以花钱的领域实在是太少了。为了找到新的借债人,美国金融界发明了所谓的“次级贷款”,也就是给付不起首付的穷人提供全额购房贷款,鼓励穷人买房。在次级贷的推动下,从2001年到2007年,美国房价迎来了一波剧烈上涨,整体涨幅达到70%。好吧,从第一章开始,我们已经反复阅读到了一个终极定律:所有吹起房价泡沫的国家都没有好下场。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全球经济第一强国,也逃不过规律的作用。

更加作死的是:美国金融界有着发达的金融产品体系,它们将所谓的次级贷款打包,弄成无数层的金融产品,拿出去加杠杆卖给整个欧美日韩的金融机构,大家一起来分担借钱给穷人买房的风险。而一旦美国穷人还不起钱,这就意味着整个欧美的金融体系都要遭遇惨烈的冲击。

到2007年3月的顶峰时期,美国次贷余额达到1.3万亿美元,并且由于层层转手,层层加杠杆,参与到这场地产泡沫的资金超过10万亿美元。然而穷人总归是还不起钱的,大规模的断供潮就此出现,到4月份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抵押机构“新世纪金融”就宣布破产,危机就此爆发,并迅速向整个欧美日韩金融界扩散,8月份德国工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相继宣布遭遇巨额亏损,接下来就是集体比惨时间,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轮流发布重大亏损消息,时不时就有一家老牌金融企业宣告破产,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惨淡,现金流濒于枯竭,并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海啸就此成型。8月份之后,各发达国家政府眼看局面已经不可收拾,相继宣布救市。最典型的是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从危机发作前的5%一路下调,到2008年9月份降到0.15%的最低值并长期维持。然而哪怕是降息降到这样接近零的程度,依然不足以阻止危机,于是美联储开始执行“量化宽松”策略,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或其它由政府担保的债券,也就是美国央行直接印钱给美国政府花,以挽救经济。2009-12年间,美联储总共买进了约2.7万亿美元的债券,此后美联储的买债行为成为常态,每个月都要买入450美元的国债和400亿美元的其它债券,一直维持到2014年底。

2008年9月,老牌投行雷曼兄弟破产
2008年9月,华尔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图片来源:Oli Scarff/Getty Images)

次贷危机发作后美国的房价持续下跌,到2010年已经整体下跌了四分之一。此后在“量化宽松”政策的持续刺激之下,美国经济才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而在中国这边,由于当时并没有太过严重的房价泡沫问题,中国相对封闭的金融系统也没有涉及到次级贷产品交易之中,因此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只不过让中国人惊吓了一把,几个城市的房价假装跌了一下,很快就回升,并没有伤筋动骨。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就承接了全球的基础制造业,并由此发展出相对完备的基础制造产业链,从原材料冶炼、基础加工一直到基础装配,中国都发展出了丰富的企业集群。这样比较起来,新世纪的前十年,兴旺的中国经济,真是要比焦头烂额的美国经济高出好几个档次。在这十年里,中国国民扬眉吐气,在金融海啸期间甚至还财大气粗的尝试救助美国,显得格外的有面子。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恰恰在于:房地产泡沫的坑永远都在那里,每隔10年都会有一个新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兴高采烈的主动跳进去。1980年代是日本,1990年代的时候是香港+东南亚,2000年之后是美国,到了2010年之后,终于轮到了中国。

在美国那边,2010年之后整个国家的风气为之一变,金融机构受到了日益严格的监管,不允许再将资金毫无节制的投入地产或其它泡沫领域。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2010年6月,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老爷发布了划时代的苹果4代手机,就此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信息时代的全新革命: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此到来!

2010年6月7日,乔布斯在震撼人心的苹果4发布会上 (Ryan Anson/AFP/Getty Images)
2010年6月7日,乔布斯在震撼人心的苹果4发布会上 (图片来源:Ryan Anson/AFP/Getty Images)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互联网这个东西与普通人类的日常生活一直若即若离,远没有达到渗透到日常起居的程度。使用电脑上网,无论是台式机还是轻便的手提电脑,总归是有着天然的隔离感。然而,天才的乔布斯将手机智能化,与互联网捆绑起来,自此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类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上网,拍照发推特,在朋友圈里相互点赞,分享自己每时每刻的生活,吃饭之前先用手机轰炸一轮,成为了新时代人类的典型生活方式。中国的年轻人虽然发不了推特,但是微博微信之类的用起来一样顺手得很,苹果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甚至比美国还高。移动互联网终于算是给整个信息行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各种随身智能设备蓬勃发展起来,美国经济就此重获新生。然而,奥巴马总统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启动基础制造业重回美国的计划,并突破其国内莫名其妙的环保限制,大量开采美国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将美国从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石油出口国。如此双管齐下的结果,2009年1月奥巴马刚上任时美国失业率高达10%,到2017年1月奥巴马离任时,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4.7%。这真是一个耀眼的成绩。

然而,在中国这边,2010年之后,我们一步步的掉进了地产泡沫的坑里。到2018年,地产泡沫已经膨胀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到了现在这一刻,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最高等级战略的程度。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川普(特朗普)总统已经发起了与中国之间的最广泛的贸易战,双方互加关税,毫不退让。

然而,这场贸易战的实质,其实是一场关于人心的决战。人心的向背,将决定这场贸易战的最终胜负。(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