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不信神 为何大转变 (三文)

作者:慧淳整理 发表:2019-10-11 02: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李翱不信神,为何大转变 

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李翱,去世后谥文,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于得罪了宰相李逢吉,从中央的尚书省,被贬到边远的庐州当刺史。李翱生性耿直,并且有些偏激。他从来不相信有神灵之事。人们劝说:“应该敬信神佛,宁信其有,莫言其无。”他却讲:“我宁信其无,不言其有。”

当时,有一个外地人李处士,住在庐州郡,他自称懂得神人的语言,很多事,都被他的预言说中了,因此全郡的人,对他无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李翱到任以后,刚一个月,李处士便投递上名片,等候拜谒。见面以后,李翱待客的脸色,甚为傲慢,说道:“孔老夫子是大圣人,连他老人家还说:‘未知生,焉知死’。先生你能比孔子还高明,居然既知生又知死?”

李处士回答说:“话不能这么说,难道您不知道晋朝阮瞻先生着《无鬼论》,他的文章可称得起精辨宏赡,别人都不能驳倒他。但是最终他还不是亲眼见到鬼了吗?我现在想告诉您的是:这一半天之内,您的亲人中间,就要有一个人患病,并且十分沉重。如果这是一个贪图安逸、饮鸩止渴的人,那么,他患了重病,是咎由自取,可以不去管他。如果不是这样,她是一个懂得人情事理、并且富有感情的正派好人,她遇到这样的厄难,谁能坐视不救呢?”

李翱听了这话,说:“你胡言乱语!”更加愤怒,立刻命人给他戴上镣铐,关进牢狱。当天,李翱夫人的背上,便长了一个毒疮。第二天,里边就开始溃烂,夫人昏迷过去,一天一夜,不吃不喝。李翱请遍当地的医生来诊治,但是竟无一点起色。李翱有爱女十个,都已成人,但尚未出嫁,她们围绕在母亲床边,悲哀地痛哭。女儿们自然把母亲的患病,怪罪于父亲李翱的拘囚李先生(李处士)。李翱以夫妻义重、儿女情牵,迫不得已,将李先生从牢狱中释放出来,并向他祈求救治的办法。

李先生说:“你亲笔撰写一篇祈求文章,等到夜间,我会为夫人祈祷的。我可以给你留下一道符,夜间把它和你写的祈祷文,一起烧掉,就能解脱厄难。”

临离去之前,李先生又告诫李翱说:“千万不要在笺纸上修修改改,或一再更换笺纸,那样会延迟治愈。其他就没有什么要做的了。”

这一次,李翱竟然相信了李先生的话,立即亲自起草祈祷文,先把手洗净,虔敬地书写起来。但是,李翱生性偏颇而且多疑,在书写过程中,一连写了几张笺纸,都有错误。他又想到:不能违背答应过的话,于是又提笔再写。一直到蜡烛的灰烬,积了很深,李翱也确实书写得疲倦极了,这才强打精神,刻意写成一幅,缮札稍严,而在官文之中,竟笺一字。时刻既然要超过了,李翱于是连同那道符,一起烧掉。

刚刚烧完,夫人的病疼,便立刻减轻。全家人无不高兴。天刚亮,李先生就来到府上,等候拜谒,李翱十分感激他。李先生说:“灾难是被免除了,但时间拖得太久了。昨天一再告诫您,写的祷词中,不要有脱漏省略的地方,你为什么复注一字?”李翱说:“没有呀!”李先生说:“您写的祷词在这里,您自己去看吧。”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一张纸笺,给李翱看。李翱一看,原来正是昨天夜间所烧的文章。李翱惊愕,并且惭愧,立即站起来,向李先生施礼下拜,并取出银子厚厚酬谢。李先生竟然一无所取。没有过几天,便告别而去,也不知他走向何处。

这期间,李夫人的病,也渐渐痊愈。

从此以后,李翱见人都讲:“神佛是真实存在的。我真信其有,不信其无!”

(出自《唐阙史》)

二、俞叟、小人、奇技、真稀奇 

尚书王公,名潜,他任荆南节度使的时候,有一位姓吕的年轻人,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骑着一头驴,面带饥寒之色,到王尚书府上,投递了名帖,谒见王尚书。王尚书看到他这种样子,便有些看不起,很冷淡地哼哈了两声,就叫仆人送他出府。

吕生受到这般冷遇,心中不满,同时也不服气。但是,他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过了一个多月,他已经身无分文,便到荆州的市场上,把自己骑用的那头驴,卖掉了。

这个市场,有一位监督贸易的俞老汉,他看见吕生来卖驴,便招呼吕生走过来,并且问吕生:是从哪里来的?吕生说:“我的家在渭北,家里穷,双亲年迈,我没有办法弄到好吃的东西,来孝敬二老。如今在此地,任节度使的府帅公,是我的表丈,我们两家是亲上结亲。这一次,我从大老远的地方,特意来投奔他。本希望他能可怜我们家贫穷,给以赒济。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到他的府上去拜见他,府帅公竟然连正眼看我一眼、都不看,这难道不是命该如此吗?”

俞老汉听了以后,说:“我虽然也很穷,没有钱和东西用来赒济您眼下的艰难;然而,这些天,看到您有饥寒之色,心中很是不平。今天晚上,我来准备吃食,并希望您饭后,就住在我那里,先生您不要推辞呀。”吕生见老汉一片诚意,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俞老汉把吕生请进一间房子,里边又潮湿、又狭小,房檐坏了.屋墙上裂了一个大口子,房内也没有床榻被褥,只有一领破席,铺在地上。俞老汉和吕生,就坐在破席上。又说了许久,俞老汉才去拿吃食。俞老汉端来的,不过是用陶碗盛的糙米饭而已。吃完了饭,夜已经很深,俞老汉这才对吕生说:“实不相瞒,我早年喜好道术,经常隐居在四明山中。随一位道士,学防止衰老、延长寿命的道术。后来,这个志向没有能实现,如今只好隐居在这市井之间。我来到这里,虽说已十年,然而当地并没有人了解我的来历。今天,我看到您困在外乡,而不能返归故里,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今天晚上,我就为您设置一个小小的法术,替您弄到回归故里的盘缠,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吕生虽然怀疑他荒诞虚妄,但又觉得他确实不同一般,便等着看他究竟旋行什么法术?只见老汉,随手拿起一个瓦盆,扣在地上。仅仅过了吃一顿饭的功夫,俞老汉又把瓦盆拿起来。吕生看见一个身长只有五寸多的小人,紫绶金带,俯首拱手,立在地上。俞老汉指着这个小人说:“这是尚书王公的魂儿。”吕生仔细端详小人的状貌,确实很像王公,心中暗暗诧异。

于是,俞老汉告诫王尚书的魂儿说:“吕生乃是你的表侄,如今家里,穷苦贫困,没有办法赡养双亲,因此才从渭北,不顾路途遥远,而来投奔你,你本来应该尽亲上结亲的情意,留他在你的府中安歇,并且多多地资助他衣食费用。可是,你的架子怎么那样大,竟然一点儿都不照顾他,你这么做,难道还有人心吗?今天我不惩罚你,你应该多多地帮助吕生,不要使他再滞留此地,而不能回家。”

盆中那个穿紫衣的小人儿,听罢这话,又是躬身,又是作揖,那样子好像是表示要照办一切。俞老汉又说:“吕生没有仆从,也没有代步的马匹,你要给他一匹马和一个仆人,还要送给他二百匹细绢。”紫衣小人儿听了,再次躬身作揖。

俞老汉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又用瓦盆,把小人儿扣上。过了一会儿,再打开,已经什么东西都不见了。

次日,天将要亮的时候,俞老汉对吕生说:“您要赶快离开这里,王尚书一会儿,就要派人去请您了。”

吕生刚回到旅店,王尚书果然派人来请。王尚书即刻接见吕生,并且抱歉地说:“贤侄不怕路途遥远,来看望我,由于军务烦忙,没有能够找到一天时间来接待你,并且和你说说话。为此实在有愧,希望贤侄能体谅一二。”从这一天起,王尚书才安排吕生住进驿亭,并且一连多日,跟吕生一起宴游。吕生表示要返回渭北,王尚书赠送了仆人、马匹和二百匹绢。吕生此时越发感到惊异,然而不敢说明。

等吕生回到渭北以后,好几年,一次因为和几位朋友在一起住宿,大家说起灵怪之事,他才把上述事情告诉别人。

俞叟、小人、奇技,神州大地真稀奇!

(出自《宣室志》)

三、进士遇道士,喜进仙山

陈季卿为人忠厚老实,老家在江南。他离开家乡十年,才考中进士。在此之前,他抱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回家。因而一直滞留在京城,靠卖文为生。

他常去拜访青龙寺的和尚,一次,遇到和尚外出,他便在寺中的暖阁里休息,打算等待和尚归来。

与此同时,有一位从终南山来的老翁,也在等待和尚归来,他正坐在炉边取暖。陈季卿进去以后,老翁站起来施礼,并且请他也坐在炉旁。两个人就这样拥炉而坐。

过了许久,老翁问季卿说:“太阳已经要落山了,您是不是饿了?”季卿说:“实在是饿了,但是寺主人不在,又有什么办法?”老翁听罢,就从肘后,解下一个小囊,从里边取出很少一点药,只用水煎了一杯,递给季卿说:“把它喝下去,可以略微解饿。”季卿喝完之后,立即觉得十分舒畅,饥寒之苦一下子就消失了。

暖阁的东墙上,有一张地图,季卿走过去,在地图上寻找往江南去的道路,于是不免长叹一声道:“自渭水乘船向东入黄河,再经过洛河和淮河,便可进入长江,渡过长江,然后就到家了,要是能够这样,也就不后悔无成而归了!”

老翁在旁听了这话,笑着说:“这个不难做到。”老翁于是让小和尚,到屋外台阶前,折下一片竹叶,做成一叶小舟,然后把它放到地图上的渭水之中,对季卿说:“您只要盯住这只小舟,您刚才说的愿望,便可实现。但是,现在必须提醒一句,您到了家,千万不能久留,切记,切记!”

季卿两眼注视着地图上的那叶小舟,熟视了很长时间之后,才稍稍觉得自己已经身在渭水之上,脚下的小舟渐渐变大,船帆张起,渭水的波浪,使船摇摆不定。船向前走,自渭水进入黄河。季卿将船停靠在一座寺院的石窟前,在寺院南房的楹柱上,题了一首诗:

“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

次日,宿于潼关,季卿登岸游览,题句于关城东的普通院门:“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

自陕西东渡以来,季卿所经历的地方,完全和他当初的希望一样。在路途上经过十多天,季卿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和孩儿,以及兄弟们,都到门口迎接,互相施礼问安。这天晚上,他做了一首题为《江亭晚望》的诗,题于书斋:

“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偶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

这天晚上,他对妻子说:“我的考试日期近了,不能在家中久留,必须立刻开船。”说罢,吟了一首诗,告别他的妻子,诗如下: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似处,秋风吹半衾。”

季卿将要登舟的时候,又留下一首别诸兄弟的诗:“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岐,北风徽雪后,晚景有云时。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

一更天以后,季卿又登上那叶小舟,舟行到长江之中,转眼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季卿的兄弟和妻小,看到这种情景,都以为他已经是鬼物了,放声恸哭在岸边。

再说季卿,他乘着那只小舟,飘飘漾漾地依旧照来时的路程,返回渭水之滨,然后又赁了代步的工具,重新投奔青龙寺而来。当他走进暖阁,那位老翁分明披着棉袄,仍旧坐在炉边。季卿上前向老翁表示了谢意。然后问道:“回家倒是回家了。难道这是梦吗?”老翁笑着说:“六十天以后,您自己就明白了。”这时天已经很晚,和尚仍然没有回来,老翁告辞而去,季卿也回到他住的地方。

两个月以后.季卿的妻子和孩子,携带着银子,自江南来到京城。原来,他们认为季卿已经去世了,特地来寻找他的下落。当他的妻子对他说:某月某天他曾回到家里,当晚在西斋作诗,还有两首留别诗,等等,季卿此时,才明白当初并非是梦。次年春天,季卿考试又落第。这次他真的东行回到故乡,一路之上,他再次路过佛寺,关门,只见去年他在那里所题的诗,墨迹还很鲜明。

又过了一年,陈季卿考中进士,一举成名!但是,从此他开始绝粒,走进终南山中修行,再也没有出山。正是:世俗都说进士好,不知天外还有天。人生百年容易过,怎得云霞伴神仙!

(出自《慕异记》)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