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這點自由都沒有了?(圖)

作者:維舟 發表:2024-05-12 04: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學生
2023年6月7日,北京(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2日訊】隱私重要還是安全重要?

日前,多地高校禁止學生挂床帘,引發全網熱議,而爭議的焦點無疑就在於此。學校從管理的視角出發,大多強調的是安全:床帘作為一種布料或塑料材質的遮擋物,屬於易燃品,「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隱患」,一旦著火,將促使火勢加速蔓延,因而務必拆除。

這乍聽倒也有幾分道理,然而正如有人反諷的,照這麼說,床單、窗簾、床帘區別大嗎?「被褥也是易燃物品,乾脆以後大家都睡在床板上。」

更別提大學生宿舍裡都少不了紙質書,一旦著火,紙製品燒起來更快,難道以後乾脆只用電子課本?要消除安全隱患,難道不應該去定期排查線路是否老化等問題嗎,怕失火的話,給每個寢室安個煙霧報警器好了,有什麼必要非得禁止床帘?

校方辯稱,床帘的阻隔,可能會在學生疾病發作等緊急情況時,妨礙及時發現、救助,據說曾有學生在床圍遮蔽的床上病逝,兩天後才被舍友發現。然而,這且不說只是極端個案,也不能成為禁令的正當理由——現在也不乏有獨居老人在家中病逝多日後才被發現,那難道我們就能因此禁止獨居老人安裝門鎖?

因此,所謂「安全」恐怕只是個現成的說辭,倒是校方的另一重擔憂或許才更接近真實:床帘豎起了一道「隱形牆」,擋住了安全與人際交往。

南陽師範學院的一位輔導員在解釋為何要拆床圍時說,「宿舍不僅是休息的地方,更是同學們交流感情、建立友誼的重要場所」,挂床圍不僅阻礙了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而且難免讓學生過於關注個人空間而忽視了集體利益,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公共責任感。

也就是說,這裡真正的博弈,其實是學生能否撐開一個自主的私密空間。床帘確實是一道「隱形牆」,但學生正是需要這麼一道邊界,擋開他人的注視、窺探或干擾,也保護自己的隱私,然而在管理者的思維定勢裡,隱私權啥都不是,不容你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而要拽著你「融入集體」。

說起來,這也是個老問題了,絕不是今天才出現。二十多年前我讀大學時,學校也不讓裝床帘——當時一些宿舍安裝的目的,都未必是出於隱私觀念,而只是為了能遮擋雜物,看起來整齊美觀一點,然而在衛生檢查時卻被要求拆除。原因之一是:有些學生拉起床帘,小情侶就躲在裡面留宿,而這當然是絕不允許的。

現在這一代年輕人,比起當年,生活條件普遍好多了,尤其城市孩子,大多從小就有了自己的房間,父母進入甚至都要先敲門,隱私觀念比以前強了不是一點點;然而,等他們考進大學,很多人有生以來第一次住集體宿舍,和同學們一起,過著完全沒有私密空間的共同生活,從個人隱私權的角度來說,反而倒退了,那挂個床帘作為權宜之計都不行嗎?就像有人質問的,「學生的這點自由都沒有了?」

這事雖小,但很能折射出當下觀念的碰撞:年輕一代如今從小就培養起了隱私觀念,到大學裡自然也習慣有自己的私密空間,豎起「隱形牆」,然而校方的管理者卻試圖破除這道牆。

近幾年來,大學給人的感覺似乎越來越像以前的大宅院:對外是封閉式管理,與外部相對隔絕,理由是需要給師生一個安靜、安全的校園;但對內則是所有學生都接受全面監控和干預,不能有自己的隱私。

社會學家閻雲翔在《私人生活的變革》一書中,通過對一個村莊的觀察揭示了當時相當普遍的社會變遷:舊房屋空間結構中,人人都生活在別人的眼皮底下,「人們通常沒有興趣去窺測別人的私事,同時個人在家裡也沒有多少需要隱瞞的東西」,然而新的房屋樣式使私人住宅成為外人不得隨意進入的私人空間,「在住宅越來越與外部隔絕、對外人越來越不開放的情況下,串門子明顯減少,鄰里之間的關係也就隨之而日益疏遠」。

這乍看是壞事,但與此同時也是好事,因為人們正是這樣才有了個人空間和獨立自主意識——自己的房間就是一個「自我的領地」,「隱私權與私人空間互為依托,缺一不可」。

這道理似乎不難理解,然而社會變遷的發生都是相當緩慢的,這種新興的個人空間和隱私權的意識,在我們的社會現實中與原有的理念處處發生碰撞,有時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引發爭議、緊繃感和低烈度的衝突。

就在不久前,網上流傳這麼一段爭議視頻:火車臥鋪裡兩個下鋪的年輕人都掛起帘子,不僅不讓一位70歲的老人坐下,對批評指責也絲毫不予理會。一位老阿姨出於不滿拍了視頻上傳到網上,不料許多網友卻說:

「等等,臥鋪不是人家買的嘛?為啥讓別人坐?」

「記著,那是人家訂的下鋪,讓你坐是人情,不讓你坐是本分。」

「買下鋪有時候還得加價搶,是為了方便自己,不是為了讓給你們坐的好吧!」

12306火車訂票網站的客服也明確回應:乘客購買臥鋪車票後,享有對該鋪位的自主使用權,有權利挂床帘。

在此,爭議的焦點就在於:下鋪究竟是購買這一鋪位者完全獨佔的個人空間,還是應容許中鋪、上鋪旅客坐下來休息的半公共空間?在以往的年代裡,同行的旅客哪怕原本互不相識,也會搭訕聊天,對下鋪的權利界限也沒那麼清晰;然而現在,很多人並無興趣和陌生人尬聊,寧可拉起床帘,一路玩手機,當然也不想別人進入自己的個人空間。

大學宿舍裡的「床帘風波」,本質上也是如此:管理者所留戀的,是原先那種邊界模糊的集體生活,認為過於明確的邊界感是人際交往、融入集體的障礙;然而對年輕一代來說,首先得立足於清晰的個人邊界,才能展開人際交往,那種模糊曖昧、不分彼此的狀態,恰是糾紛的根源。

從網上的評論也能看出,許多人根本不認為床帘是人際交往的阻礙,相反,他們需要這種邊界感清晰的個人空間:

「個人覺得,挂了床帘大家都情緒穩定挺好的,不挂,矛盾直線增長。」

「胡扯,我們宿舍都挂床帘,該聊天還是聊天,平常打打鬧鬧沒任何影響。只是有時候睡得早有時候睡得晚,挂個床帘遮光罷了,各取所需互不打擾,這不也是一種尊重嗎?」

對學生們來說,這種集體宿舍生活只是迫不得已,如有可能,他們當然希望能有自己的私密空間(有些條件好的高校可以讓學生每人一間),即便校方不允許挂床帘,但那不過是一道強制性的舉措,卻很難說服人相信:沒有自己的個人空間才是更好的模式。

在這個問題上,真正的癥結在於校方的管理思路已經跟不上學生中興起的個人主義,所謂消防安全的說法只是因噎廢食的託詞,為什麼不能既保障消防安全,又尊重學生的隱私需求?

試圖壓制這種個體獨立自主和隱私權的追求不是辦法,相反,正視它、順應它,在此基礎上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理解,才是出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維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