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學生身上看到過去20年(圖)

作者:張3豐的世界 發表:2024-01-13 23: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
2019年3月19日,臺北自由廣場(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13日訊】前幾天參加一個活動,見到不少學生。有大陸的,也有臺灣的。

臺灣學生說,明天就回去啦。「是寒假嗎?」「是回去投票啦。」

臺灣學生和大陸學生的區別非常明顯。口音是一方面,整體狀態是另一方面。

他們更鬆弛,也更開心,更愛笑,不怎麼談深奧話題。

旁邊有人聊天,他們都很配合地發出一驚一乍的聲音,就像娛樂節目的氛圍組。「啊——」「哦?」……

2003年我在北京讀書的時候,宿舍的哥們兒經常用電腦播放臺灣的綜藝節目,就是這樣的聲音。

那時很不喜歡看這樣的節目,太幼稚了,有什麼好驚嘆的。我們是碩士研究生,都正在讀高深的書籍,書架上都是福柯、薩義德。

但是現在看到這些學生,真是發自內心的羨慕。

他們單純,有時候甚至表現得有點幼稚,這是因為有了真正的制度保障。

有民生方面的保障。2017年在大理,一個臺灣大姐在那裡大理客棧。她工資不高但是很開心,「我們是全民健保,看病不花錢。」所以她在退休後到處跑,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有更重要的權利的保障。我讀書的時候,那邊還是陳水扁,現在看來是很久遠的事了,後面是馬英九和蔡英文。

不同的政黨,口號差別很大,但是有些共同的東西留存下來了。在紐約見到的研究生,應該是00後,差不多正好出生在我讀書時候。完全是「新青年」。

以前經常感嘆的「沒有被欺負的臉」,也長在了華人頭上了,一副副完全沒有負擔的表情。

很多大陸人一定不會懂得,明明經常是「戰爭陰雲」,怎麼會一臉輕鬆?那裡似乎沒有那麼多戰略家和大棋論,也就沒有「棋子」、有的是獨立的、鮮明的個體。

他們很少使用「我們」,因為知道同桌的三個人可能都是不同的。他們的口頭禪是「還好啦」「也不一定」,不專斷,因為知道有「他者」。這讓他們顯得很謙和,沒有攻擊性。

其實,這就是正常社會該有的樣子,一種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安全感,有了這個安全感,對人就會有真正的信任和善意。

相比之下大陸學生就要深沉得多了。有些講過去三年自己的變化,也有人強調,「今天的談話絕對不會公開。」一種沈重的成熟。

祝福大家都有美好前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張3豐的世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