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挖掘井后 为何要放入两只乌龟?(图)

作者:煮酒杂谈  发表:2023-10-02 18: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北京香山的香山寺(遗址)山门前的一口古井。
北京香山的香山寺(遗址)山门前的一口古井。(图片来源:Shizhao/维基百科)

在中国的传说中,黄帝的后裔伯益发明了这一种取水装置。《易・井》中说:“改邑不改井。”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曾说:“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井,成为替古人提供饮用水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漫漫中华历史中,有着不少关于井的有趣风俗和传说,一起来认识吧!

古代缺乏自来水可使用,依山傍水而居的人可以直接取用河水或者泉水。缺乏这一条件的人,会以挖井方式来获取干净清洁的水。不过,你知道吗?当一口井挖掘成了之后,古人会习惯性地会放入两只乌龟。时至今日,仍有人会在某些古井中发现过乌龟。事出必有因,古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径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科学的一个解释是用于检测水质。

专家表示,古代没有检测仪器,为了判断井水是否安全到能够饮用,只能先放入两只乌龟来测试水质安全。如果乌龟在井中生存无虞,那么这口井的井水便可以用来饮用。

在古代,往往是一个村庄只有一两口井。因此,井水是否干净、安全,是跟当地百姓的生命息息相关的。

所以,为了防止有心怀叵测的人在井中投毒,在井水中放养一、两只乌龟就能起到测试和预警的作用。

其实除了使用乌龟测试井水,人们还会借助一些别的动物的特殊反应来判断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安全的。举例来说,有些民众在修建新房时,若发现了地基下方出现了蛇洞的话,往往只是使用鞭炮来驱赶蛇,并不会铲除蛇洞。因此,房屋建成之后,蛇是会再自行返回到原来的洞穴中的。只是,民众为什么不将蛇彻底驱逐出人类的居住范围呢?其实,这还是为了人类的安全来做考量。民众其实是要借助蛇来判断新房屋是否安全,若新房子的地基不稳,是可能出现倒塌危机的,而届时蛇就会钻出洞,四处逃散。一旦发现这一现象,民众就知道灾祸来了。

实际上,民间所流传的“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等等俗语或歇后语,都是在说明人类会借由动物出现的反常行为来判断周围环境或发生什么事情。这正是古人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智慧。 

关于在古井内放入乌龟,民间还存在另外两类解释。

众所周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传说中的四方四大神兽。玄武又名龟蛇,形象是乌龟和蛇的结合体,但世间并没有此种生物。因此,古人将乌龟当作玄武的化身。

在五行阴阳学说中,北方玄武主水,象征幽冥。玄武在道教中,被视为真武大帝。于是,龟壳在古代就时常被用于占卦问卜。

《礼记》载道:“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因此,古人在井中放入乌龟,实则带有镇守、祈祷等意涵,期盼借由乌龟获得神灵护佑,加上乌龟又象征着长寿。因此,也算是寄讬了民众期待能够长寿的愿望。

最后,民间还流传一说:井中放入乌龟是为了纪念鲧。

相传,鲧原本是一名天神,因为怜悯受到洪水危害而生活困苦的百姓,遂去求天帝赏赐息壤用以治水,但被天帝拒绝了。鲧托请鸱鸟探得息壤收藏之处,后续又拜讬一只神龟将之驼出。鲧将息壤投到了大地上来使洪水退去。天帝发现后,震怒不已,立刻收回了息壤,还命令神兵杀了鲧。鲧过世三年却精魂不散,生下了禹来继承治水责任,鲧自己则化身为玄武离去。禹全心全意投入治水任务中,最终取得成效,并被尊为大禹。后人感念鲧的牺牲与贡献,也为了祈求得到玄武的保佑,特地在井中放入两只乌龟来表示纪念。

不过,根据《山海经》等文献记载,鲧是黄帝的曾孙,尧帝在四岳的推荐下,命令鲧治水。鲧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有办法治理好大水,最终只能去上天偷盗神奇的息壤,以填土掩埋的方式来治理大水。可是,洪水并未被真正根治,诸侯后来都渐渐背离了鲧。天帝在发现鲧盗取息壤,且是采取围堵的方法治水,不禁大怒,派遣祝融下来殛鲧于羽郊。

《山海经‧海内经》对鲧之死如此说道:“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被杀后,其神化为熊,遁入了羽渊。

《尚书舜典》则是这样写的:“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舜帝在处置四凶时,选择把鲧流放到羽山去了。

责任编辑:淡然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