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侧弯腰酸背痛 中医师分享治疗要点(组图)

作者:余筱琪 整理 发表:2024-02-28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腰酸
中度脊椎侧弯,可能出现腰酸背痛和身体倾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脊椎侧弯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其影响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结构,还可能对身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近日,台湾中医师王大元在其专业粉专中分享了关于脊椎侧弯的治疗方法和预防建议,以下将介绍王大元医师分享的治疗方法及相关知识。

中医师王大元指出,脊椎侧弯的严重程度并非仅以弯曲角度来判断,而是根据其形状和可能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来评估。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脊椎弯曲角度需大于10度才能被认定为脊椎侧弯,并根据角度的大小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侧弯。20度以下为轻度侧弯,20~45度为中度侧弯,可能伴随腰酸背痛、身体倾斜和肌肉张力差异,45度以上则为严重侧弯,会因身体过度倾斜而严重影响生活作息。

脊椎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姿势不良、椎间盘退化、急性受伤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脊椎侧弯时,除了针对弯曲角度进行调整外,还需要从改善生活习惯和姿势开始,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中医治疗脊椎侧弯

治疗脊椎侧弯的方法包括推拿、整脊、针灸和药物治疗等,舒缓紧绷拉扯的肌肉和使骨骼系统复位。对于轻度和中度的脊椎侧弯,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舒缓肌肉紧张和骨骼不适,并恢复身体的平衡。然而,对于严重的脊椎侧弯可能导致肋骨偏转、胸廓变形、脏器压迫,甚至造成心肺、胃肠功能异常,需要考虑手术矫正,如果对手术有疑虑或不适合再行手术者,仍可透过上述治疗方法予以缓解。

王大元表示,在中医治疗中,理筋拨筋、整复正骨是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观察,比如是否有高低肩、两侧肩胛骨和背肌张力是否相称、鞋跟磨损程度是否不同,来推测脊椎侧弯的可能性,辅以亚当式前弯测试(向前弯腰)观察病人背部肌群是否等高,再采取相对应的方式治疗。

中医可以根据脊椎弯曲角度,调整患者身体经络循行,并在弯曲的位置以拨筋、牵拉、扳腰、滚法等方式,减缓恶化和缓解脊椎侧弯的不适感,同时教导患者如何锻炼弱侧肌肉以恢复肌力。

此外,中医还注重药物治疗的选择,因为脊椎侧弯通常会有气血瘀滞的现象,同时伴随局部肿胀、疼痛僵硬的问题,可以服用具有行气活血的中药。除了筋骨不适以外,患者还可能因为脊椎侧弯而造成失眠心悸、呼吸不畅,可以适当给予天王补心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或酸枣仁汤等,当然一切还是需要综合考量过后才能评估给药。

穴位
按摩涌泉穴可缓解脊椎侧弯带来的不适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穴位按摩助缓解不适

针对脊椎侧弯的针灸治疗,王大元提到了一些针灸穴位,包括可针对腰背部的华佗夹脊穴、腰阳关、肾俞穴、名门穴、阿是穴、手部后溪穴和足部涌泉穴等,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局部筋膜走向、稳定核心肌群和矫正足部张力,从而达到骨架平衡的效果。此外,他还建议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来放松肌群,减轻疼痛,平常亦可多按摩上述的涌泉穴、后溪穴来缓解不适感。

然而,王大元也强调了治疗脊椎侧弯的时间长度,指出这绝非一蹴可几的,因为从头到尾的整体骨架均会连带影响侧弯的角度,疗程可能长达3个月到半年,绝不可能一次到位。平时可以平躺屈膝抱胸,使腰背部肌肉伸展,维持30秒,每日做3~5组,减低脊椎压力。

预防胜于治疗

除了治疗外,预防也是关键。平时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度运动、定期按摩等方式来预防脊椎侧弯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发育期的儿童,应该及早警觉并积极治疗,以防止问题加重。

脊椎侧弯是一个需要及时重视并进行治疗的健康问题。王大元中医提师供了多种治疗建议,但预防仍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定期接受治疗和保持良好的姿势,可以有效预防脊椎侧弯的发生,保证身体健康和体态端正。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